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
尊敬的审阅人员和品鉴读者:本文是经过严格查阅相关权威文献和资料。 全文数据有据可依,可供查证。
你有没有发现,不管乌克兰怎么喊、怎么求援,真正掏钱掏人、愿意亲自下场打仗的国家,其实一个也没有?
这个战争,从一开始就不是乌克兰一个国家的事,但打到第三年了,连自家都快打穿了,西方口头支持依然多过实际出手。直到最近,美国突然换了个表情包——特朗普直接一个电话打给普京,说要炸莫斯科。原话当然没人能听到,但这个信号不可能误解。
打到今天,幕后的都憋不住了,终于有人开始亮底牌了。
我查了一下时间线,那通电话发生在2025年6月底,白宫虽然没公开细节,但克里姆林宫的态度突然变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开始全面轰炸乌克兰基础设施,不管是哈尔科夫还是敖德萨,全部列入打击名单。
展开剩余76%如果这不算直接回应,那什么才算?但美国亮底牌,是被迫的。不是想赢,而是怕输。
美国国内其实一直有人担心一旦乌克兰输了,那张「西方民主铁板一块」的脸就挂不住了。而且共和党那边本来就对乌克兰援助意见很大,一边喊要查拜登父子的乌克兰资金问题,一边又担心俄罗斯在欧洲东部站稳脚跟。
特朗普这通电话,其实也是自保。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德国、英国三国在这个节骨眼上也松了口,说要派遣地面部队「参与乌克兰维和行动」。
这句话听着温和,但你往深处想:
• 谁来维和?联合国不动。美国没人。
• 维和的边界在哪里?俄罗斯控制的土地要算乌克兰吗?
• 部队进场后万一被炸,是不是就得正式参战?
没人真把这叫维和。叫下注,可能更贴切点。这次法德英的变化不是凭空的。我看了一眼法国国防部数据,截至2025年5月,法国已经投入了近50亿欧元用于乌克兰援助。而德国和英国也分别在2024年底追加了30亿和28亿英镑的预算。
这些钱,不可能打水漂。他们也不是突然热血上头。根子还在于另一件事: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正在悄悄从乌克兰撤出他们的投资业务。
这件事被彭博社在6月28日披露,消息很小,但内容很硬。贝莱德不仅叫停了几个基础建设项目,还撤回了去年签署的「乌克兰重建基金」二期计划。
这个动作,比任何军事部署都精准。因为谁都知道,贝莱德是全球风险嗅觉最灵的资本集团,没有之一。2023年乌克兰刚发出重建信号时,它第一个冲进去;现在乌克兰还没明说要输,它就第一个跑了。
这说明什么?他们认定这盘棋快下完了,而且不会是乌克兰赢。
所以现在看,整个局面其实是这样:俄罗斯背后依旧是能源收入和中东生意顶着,它没有西方想象的那样撑不住;乌克兰背后的西方国家,终于开始明白,如果不动手,就只能看着局势崩盘。
但最吊诡的地方在于,特朗普虽然口头上摆出一副狠样子,实际上是最骑虎难下的。他不可能真下令轰炸莫斯科。那是核战争的门槛。
可他又不能表现出软弱。否则既输掉国际地位,也会被拜登抓住把柄。这时候他打的算盘,可能是把战事再拖几个月,拖到他正式上任(如果赢得选举)之后再想办法谈判。毕竟,他当年能跟金正恩握手,也能跟普京通话,在他看来,外交是可以用商人语言解决的。
而我们这边,其实态度很早就摆出来了。去年年底,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明确表示,不接受俄罗斯输的结局。
这句话很有分量,不是口头表态。今年以来,和俄罗斯的能源交易、电力走廊、甚至粮食协作都在快速扩大。2025年上半年,中俄之间的本币结算规模同比增长了37%,这是商务部的数据。
这种深度绑定,说白了,就是提前站位。如果这场仗真打到谈判桌上,那我们得有牌可出。而不是跟着西方节奏在外面围观。
现在的尴尬在于,乌克兰也好,美国也好,正在一个一个掉出主动权。最早被吹成典范的「贝莱德重建模式」,正在悄悄关门大吉。
你去看乌克兰金融时报的评论,已经开始有人质疑泽连斯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高估了西方援助的承诺兑现能力。我有点同情乌克兰,但也不觉得他们是完全无辜的。
从2022年开始,无数声音提醒过它:大国之间的棋局,位置决定命运。但它非要把自己当棋手,最后落成棋子,这不能全怪别人。
发布于:江西省最大最正规股票配资,炒股配资服务网,散户配资在线登录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